-
0票1020270争分夺秒 护佑新生
提交医院: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早产儿最常见疾病。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 RDS 效果显著。根据《2019 年欧洲呼吸窘迫综合征管理指南》《中国新生儿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版)》:对早产儿 RDS 应强调早期给药,早期使用nCPAP。所以优化早产儿抢救流程,缩短抢救及PS给药时间,对降低早产儿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早产儿结局至关重要。我们运用PDCA管理工具,拟定计划,现状调查,利用鱼骨图和柏拉图找出真因,制定对策,经过实践,将从患儿出生至使用呼吸机完成PS应用的平均抢救时间间由5.37小时降至1.86小时,达标。改进了抢救流程并制定了流程图,同时获得良好社会价值。
0票 -
0票1020273患者0等待,构建快速、高效的胸痛患者救助体系
提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为保证急危重症患者的及时救治,急诊绿色通道管理一直是我院急救中心的重点质量改善项目,胸痛作为急诊重点病种,通过持续质量改善实现高危胸痛患者0等待,缩短D2W时间,构建快速高效的胸痛患者救助体系,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改善了患者长期预后。
0票 -
0票1020274“创”开新局 救在身边
提交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前我国创伤患者病死率高于发达国家,完善救治体系是降低创伤病死率模式的关键。 我院作为江西省创伤急救中心的牵头建设单位,积极创新创伤急救模式,建立院前、院内联动机制,实现院前院内信息共享;实体化建设创伤急救中心,提高多学科合作效率;规范救治流程与措施,提高团队救治能力;通过创伤知识的推广、培养创伤救治人才、推进全省创伤急救中心建设以多方位提升创伤水平。在建设过程中,本中心创伤患者救治数量增加的同时,创伤效率不断提高。同时也探索出将实体化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在设有创伤ICU的急诊外科,建设院前“空地一体”与院内无缝衔接,以及院内一体化救治的“江西模式”,推动着江西省创伤急救体系建设。
0票 -
0票1020275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救治管理模式
提交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
依托信息化建设,整合医院现有资源,成立医院创伤综合救治团队,涵盖所有核心科室及支撑科室,建立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手术室—创伤重症病房—创伤病房—康复一体化救治管理模式。同时,发展急诊创伤护理亚专科,医护一体化紧密协作,实现创伤患者救治一体化无缝隙全程管理,提高严重创伤救治时效及整体水平。
0票 -
0票1020278运用HFMEA优化高龄产妇的康复护理全流程
提交医院:淮安市康复医院
运用HFMEA优化高龄产妇的康复护理流程,提升高龄产妇患者就医满意度。
0票 -
0票1020279内镜干预前移-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成功率
提交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性消化道出血属于临床急诊抢救室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及早的诊断与救治是降低致死率的有效方法,而控制患者入院至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时间成为救治患者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需采取适当的急诊救治模式,以缩短时间窗。
0票 -
0票1020280大医情怀,上下联动 携手共建急救调度转运平台
提交医院: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随着医联体的发展,我院与下级医院、兄弟医院之间的合作增多,外加我院是桂北地区唯一的教学型综合医院,转诊至我院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缺乏专业的转诊途径,导致转诊流程不顺畅。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决定开展急救调度转运平台,将外院患者快速、高效的转诊至我院,借助这个转运平台,助力我院成为桂北地区涵盖急救调度转运、教学、医疗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
0票 -
0票1020281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提交医院:柳州市人民医院
运用科学、高效的急救一体化体系,重视“黄金1小时”抢救时间,最大程度将创伤救治团队和核心技术前移,优化救治流程,加快救治速度,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病死率及致残率,让更多患者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0票 -
0票1020285有效缩短批量烧伤病人诊疗救治时
提交医院: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批量烧伤伤员救治任务繁重,对医院急诊急救组织和管理都提出了挑战。我院烧伤科是全市唯一一家烧伤救治中心,承担本地区烧伤突发救治工作。本案例烧伤科针对问题及原因分析,运用质量工具提出改善方案:不断精进急救流程,构建灾害急救体系,畅通批量病人救治绿色通道。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完善紧急情况下人力调配机制,提升专科品牌知名度,有效缩短批量病人救治时间。改善过程中,共收治12批量伤病人,危重症救治成功率逐年提升,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得到广大群众充分认可。烧伤科作为我院重点科室,将继续致力和优化灾害救治体系建设,电子信息化发展,联动康复治疗,为患者争取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命通道。
0票 -
0票1020288生命之“网”——5G支持下的多维立体急救网络
提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华山医院虹桥院区毗邻虹桥交通枢纽,是国家神经医学中心主要基地, 虹桥急诊建设多维立体急救网络,为病患打造与时间赛跑的生命之“网”。院前利用区位优势,与机场高铁120构建“虹华”通道,实现5G支持下的信息互通,建成立体救援网络。院内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打造多维急救网络:速度—救治单元一体化设计、集成化放射岛,最短抢救路径、最快医疗流程;精准度—以疾病为中心,多学科MDT团队,专业化绿色通道管理;安全度—高危病人智能定位与安全围栏系统、实时一键预警危急值管理。院间通过多院区、医联体、远程医疗建立多主体急救网络。在生命之“网”支持下,虹桥急诊工作量快速攀升、绿色通道关键数据明显改善,更多患者得到积极救治
0票 -
0票1020290肿瘤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查房的实践
提交医院:甘肃省肿瘤医院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进步,肿瘤新治疗手段的更新让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部分患者的预后逐渐向慢性疾病转变,使肿瘤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疾患。进而,肿瘤重症成为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其患者同样需要ICU的救治。为了确保抗癌治疗期间的安全,特别需要肿瘤重症医学科的保驾护航。运用多学科联合查房、多学科讨论模式,解决肿瘤危重患者医疗问题,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同时通过对危重患者的多学科联合查房,为各科室之间专业交流搭建了良好平台,并形成多学科协作救治肿瘤危重患者的新模式。
0票 -
0票1020291运用PDCA循环规范抢救车管理
提交医院:福建省级机关医院
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直接关系到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其质量管理是医院急救和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我院现用的抢救车制度修订于2003年,部分内容已不符合现在标准规定,迫切需要修改;同时我院急救护理质控组发现抢救车管理问题偏多,急需改善。 为确保我院各临床科室在抢救车定位放置和使用管理的规范化 、标准化,结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根据我院《病区高警示药品使用管理制度》,2021年1月至12月开始,急救护理小组对全院抢救车进行PDCA循环规范化管理,提高护士对抢救车药品名称、作用、用法知晓率,提高抢救车质量合格率,提高医生对护士抢救配合满意度。 此案例值得推荐。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