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票
1020193
疏急诊手术堵点 提流程管理效能提交医院:宜春市人民医院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急诊手术不急”现象普遍。急诊手术未得到的应有重视,急诊手术各项工作在医院工作中未得到优先、重点安排;医务人员“急诊手术”意识淡薄,“假”急诊手术多挤占急诊手术资源;相关科室在急诊手术流程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和具体措施未能明确;医院质管部门未针对性开展急诊手术质量管理工作......急诊手术存在巨大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未解决以上问题,医院实施了急诊手术全流程管理,提升手术流程各项工作效率,疏通急诊手术流程中的“堵点”,在最终缩短急诊手术等待时间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0票 -
0票
1020194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体化的危急重症学科建设方案提交医院: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急危重症医学一体化建设,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拓展服务功能,规范诊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0票 -
0票
1020195
院前院内创伤患者一体化救治提交医院:国药同煤总医院
院前急救工作不断完善优化,为院内急救提供更多时间。做到院前院内无缝衔接。使得我们针对各种创伤救治获得更多白金时间,提高患者生存率。
0票 -
0票
1020196
基于五位一体模式的PDCA优化重症患者全程肠内营养提交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科在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管理中,发现以下问题:①急诊入院的重症患者急诊滞留时间长,肠内营养启动晚;②肠内营养实施期间,不耐受发生率高;③家庭肠内营养缺乏专业指导。我科2021年4月起将基于“五位一体”模式的FOCUS-PDCA应用于重症患者全程肠内营养管理中,创新性地在急诊抢救室即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通过改善现有肠内营养流程,开展“五位一体”模式下重症患者的全程肠内营养管理,进行肠内营养质量标准的修订、规范化培训与落实,落实全程肠内营养的同质化管理,取得了满意临床的效果。
0票 -
0票
1020205
KYT模式在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的管理实践提交医院: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KYT模式是一种较理想的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应用KYT模式分析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寻找危重症患者转运的薄弱环节,分析、整改、预防,使潜在的隐患得到量化确定重点整改项目,规范转运程序,建立标准化流程,有效规避或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转运效率,保证患者安全,保证医疗护理高质量,同时提高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0票 -
0票
1020206
主动脉夹层术后家属ICU后综合症护理干预MDT团队提交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动脉夹层因其发病突然,且具有高死亡率、预后差的特点,患者及家属常因紧急手术、对疾病的不了解、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医患沟通不充分等因素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而目前医学领域更加关注患者疾病治疗、心理健康及长期预后,对患者家属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在医院护理部指导下,以主动脉夹层术后ICU患者家属为试点,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通过多学科协作,创新探视、沟通方式,有效降低了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家属ICU后综合征的生理、心理障碍,提高了ICU护理工作满意度,有利于家属的身心健康及患者的疾病康复。
0票 -
0票
1020207
疫路同行 经疫求精提交医院:枣庄市立医院
后疫情时代,我国大部分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采取禁止或限制性探视制度。这一举措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与家属出现焦虑、抑郁甚至睡眠障碍,ICU 患者家属的满意度仅达76.35% ,患者长时间得不到亲人的陪伴也更加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不配合治疗,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新的 ICU 陪护、探视及病情沟通模式迫在眉睫。按照疫情防控新的要求,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迅速建立有效的人文沟通的模式,并达到符合传染病疫情期的管理需求,又能让患者、家属满意、医护满意,便成了当务之急。本次案例对我院ICU病房自2020年5开始所有住院患者启用人文沟通建设新模式,效果满意。
0票 -
0票
1020209
降低胃肠手术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低血糖的发生率提交医院:长沙市中心医院
本案例计划收集国内外胃肠手术术后患者,使用肠外营养治疗时预防低血糖发生的证据,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依据,采取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对文献的真实性进行评价,预分级后在JBI的FAMA结构指导下,根据证据的有效性、可行性、适宜性和临床意义,结合证据的JBI推荐强度分级原则,确定证据的推荐强度,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结合临床情景,采取综合策略,将证据系统化、流程化、工具化的引用到临床实践中。
0票 -
0票
1020211
急诊重症一体化管理提交医院: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通过提高院前急救能力、院前与院内信息沟通机制、车载信息联动系统、高水平的智慧化手术室系统使院前与院内的抢救形成无缝衔接,通过多学科高效合作,不断提高各类创伤早期处理水平及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尤其是在严重复合份,多发伤的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救治质量和成功率
0票 -
0票
1020212
一线生机 孕呼百应提交医院: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也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021年12月28日至2022年1月5日,曾做过心脏换瓣手术的孕妇符美因咳嗽太严重,出现呼吸困难、无法躺平的症状到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随后连续历经了严重心衰呼衰、心脏机械瓣膜卡瓣、术后大出血、动脉栓塞等五大险关,遭遇了“九死一生”的危机,举全院之力与“死神赛跑”,为其开展了三场手术,并经过精心诊疗和护理,最终转危为安。该病例为我省产科重症救治平台史上病情最危重、最复杂、救治最成功病例。通过此次典型案例,证明了我院危重孕产妇救治能力不断提高,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意义所在。
0票 -
0票
1020213
一站式救治模式在构建高效协同脑卒中急救体系中的实践提交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柳州市工人医院卒中中心整合医疗资源,设置一站式脑卒中急救单元,优化了急诊救治绿色通道流程,构建一站式救治模式,站内多学科融合实现高效协同,有效提升脑卒中急性救治服务水平,DNT时间中位数由54分钟缩短至35分钟;培养了一批急诊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静脉溶栓、神经重症、脑心健康管理师等专业人才;制定卒中相关制度12项,规范流程27项,卒中相关质控中心7个,区域卒中中心建设单位18家;建立卒中高危患者数据库,参与或主持国家级科研4项,省部级6项,SCI论文9篇;获得广西唯一一家五星级高级卒中中心;实现了医、护、患之间的高效协同合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0票 -
0票
1020233
服务健康中国,守护母婴安全提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产科是上海市首批5家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之一,秉承“仁术济世”的核心价值观,聚焦重大、疑难危重疾病,创新技术、精细管理,引入多学科联合工作模式,依靠医院优势学科的整体实力,中心收治的病种不单纯是产科并发症,更多见的病种除了妊娠合并心脏病、还包括各类复杂内外科合并症。仁济危重孕产妇中心成立以来,共抢救危重孕产妇1375例,近五年抢救成功率达98.69%。负责上海市浦东、嘉定和黄浦三区疑难危重孕产妇的会诊及救治工作 ,三区年分娩量占全上海的1/4,但仁济医院承接了上海市近一半的危重孕产妇抢救会诊工作,为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做出了巨大贡献。
0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