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票1100001运用新媒体提升健康教育受众量
提交医院:重庆市合川区人民医院
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我院作为合川区综合医院的标兵和龙头,有使命、有责任,有底蕴、有平台,面向广大群众,推动引导群众建立正确健康观、提升居民健康理念。
0票 -
0票1100007新冠疫情下医院创新性管理
提交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新冠疫情下,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跟新,作为成都西部地区一所历史悠久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做好疫情防控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医院启动建设方案,全院总动员,在原7号楼建立临时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但随着国家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建设的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我院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需承担疫情防控以及常态化管理的双重责任,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摸索出新的管理模式:提出新冠疫情常态化管理(平疫结合)建设方案。感染疾病科平时作为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发热待诊留观病房使用;发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专门用于应对疫情防控。楼内各工作区域划分合理,既保证患者诊疗安全,又避免交叉感染和医疗
0票 -
0票1100008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
提交医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拟投入2.5亿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升级医疗设备配置、提高远程诊疗水平等。本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预计2025年完成配套工程及竣工验收。依托该重大项目,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将全面建成省域内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创新中心、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示范中心、高层次的卫生人才培养中心与高水准的科研创新转化中心;深入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全力推进“健康四川”建设,逐步完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医院作为成渝北部、川东北区域高水平医疗核心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刚性需求,为区域内4000万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0票 -
0票1100012依托胸痛中心建设 持续高质量发展“五全模式”
提交医院: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每年250万,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2013年和2016年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全国92.8%AMI错过黄金救治时间,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误,总再灌注治疗率低。 我院依托胸痛中心建设,持续高质量发展“五全模式”。 创建胸痛救治单元,形成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按照就近原则,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与我院胸痛中心建立联合救治及转诊关系,对胸痛患者及时准确诊断。实时“心电一张网”,利用远程网络,布设心电站点,实现了零距离的心电服务,打通心梗救治“起跑第一公里。打造“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有效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了心梗救治率。
0票 -
0票1100014探索医防协同服务新模式
提交医院: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在全国战疫、境外输入战疫、本土战疫,三个战疫中收治和治愈出院患者情况如下: 1、全国战疫:共收治牡丹江、鸡西、七台河8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 2、境外输入战疫: 绥芬河人民医院收治229名新冠患者,治愈32名。 重症中心收治39名,治愈39名。 新冠病区收治262名,治愈262名。 3、本土战疫:共收治34名患者,治愈34名。 三次战疫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375名,治愈出院新冠肺炎患者375名。
0票 -
0票1100017医防协同服务模式的创新与挑战
提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构建医防协同服务新模式,是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 健全医院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的迫切需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在保持传统优势学科发展的基础上,积极迎接传染病疫情防控的挑战,探索构建“医防协同”服务新模式。 案例实施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院内功能布局改造,包括优化“病房应急单元启动机制”、院内系列感控流程及呼吸楼改造;阶段目标为保证新冠病毒感染病例400例(含40例重症病例)的及时救治,兼顾孕产妇和危急重症病人的有效救治。第二阶段:新院址布局,建设北京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阶段目标为应对北京市公共卫生事件,提供1000张隔离床位服务能力,兼顾为区域人口提供医疗保障。
0票 -
0票1100018提高疫情期间ICU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落实率
提交医院:枣庄市立医院
随着抗菌药物临床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重症感染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接触隔离是控制感染及传播的重要手段。ICU患者病情重、抵抗力弱、免疫力低,新冠病毒具有传播广、传染性强的特点,落实好ICU多重耐药菌隔离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抽查ICU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实际落实率为82.86%。因此开展了“提高疫情期间ICU护士对多重耐药患者防护措施实际落实率“质量改善活动。制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梳理流程,确定改善重点,进行头脑风暴,最终确定了七大要因。根据对策拟定,实施了对策,最终达成率目标。发表相关论文两篇,在国家级比赛中获优秀奖。制作标准化作业书4个。圈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0票 -
0票1100020平战结合,筑牢院感防控
提交医院:潜江市中心医院
原有的病区布局、通道不合理、发热门诊设置不合理、传染病区的病房不足、现有的管理制度流程难以满足疫情期间患者收治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医院正常运行,通过病区改建、三防融合等多措并举,探索平战结合的医院转换功能,科学防控、精准防控。
0票 -
0票1100021基于康复理念下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方案的探索
提交医院: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分院
本项目基于康复理念下,以达标理论指导,依据相关指南及文献,探索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管理方案并在试点科室(神经内科)进行为期一年的临床实践。方案筹备和构建阶段,研究团队利用多学科协作理念,邀请神经内科、康复科及临床护理等各领域共12名专家共同解读吞咽障碍康复相关指南,经过2轮筛选后制定适应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方案。方案实施阶段,在医生、专科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多方通力配合下,依据吞咽障碍康复目标单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床旁吞咽功能康复训练。通过该项目实施不仅明显改善了患者临床结局(受益人群达300余人次),也规范了本院临床吞咽障碍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吞咽障碍管理示范病房,起到了良好的辐射
0票 -
0票1100022大规模核酸采样响应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提交医院: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本案例基于2021年1月23日起龙岩市第一医院多次承接龙岩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梳理大规模核酸采样流程(含现场踩点布置、物资保障等),运用FMEA(失效模式分析)系统排查流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聚焦现场布置、信息采集系统、采样物资保障、人员集结、标本采样(含医废处置)五个关键环节,针对可能导致疫情扩散,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快速响应、采样质量的关键因素,遵照各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依据《全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二版)》拟定改进措施,形成标准化流程,有效降低大规模核酸采样的风险,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采样任务。
0票 -
0票1100027“引海济淮”--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
提交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是推进卫生与健康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患者异地就医的改革举措和有力抓手。2020年12月起,在安徽省政府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下,我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共建国家创伤区域医疗中心,联合推进专科建设、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工作,取得了服务能力提升、四级手术占比提升、技术难度提升,学术影响力提升,平均住院日下降,医疗费用下降等“四提升两下降”的重要阶段成果,正式获批国家第二批试点项目,为安徽省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保障,为长三角一体化健康战略实施做出贡献。
0票 -
0票1100029探索医防融合新机制 打造健康服务新模式
提交医院: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
“健康即防治,防治即健康。”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职业病防治院)在实践中创新职业病防治一体化,创造性打造出一个综合医院履行职业病防治功能的安徽模式,深切回应了新时代医防融合新机制下对高水平职业病健康服务的社会呼唤。
0票